网络安全问题加剧:网络安全事件频发,“一机两用”违规、病毒传播、漏洞发生率等指标上升,形势严峻。
安全威胁损失严重:网络信息泄密与破坏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,网络安全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实现日常通报、查处、告警等业务处理与各级人员的工作协同,结合监测、警示、处置、反馈和考核,形成常态化、日常化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。
集中展示日常安全工作、安全事件和专项系统状态,支持安全问题的响应与应急处理,并提供安全法规、案例和应急预案的展示与教育辅助。
对各类安全数据进行加工、存储和深层分析,全面掌握安全态势,为安全决策和整改提供科学依据。
实现巡检管理、专项系统运行状态分析、安全服务与运维管理,记录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,落实相关制度,并对人员或单位进行考核。
自动探测公安信息通信网内的子网边界,对发现的“网中网”进行注册管理,对违规子网进行处置与防护,确保网络结构合规。
对接入公安信息通信网的计算机进行安全状态评估,提高注册率和规定软件安装率,确保计算机符合安全管理要求。
强制实施终端身份认证和安全性检查,确保接入终端身份合法、设备安全,并控制资源访问范围,保护终端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。
记录、审计和监管公安重要应用系统的操作行为,加强对警用敏感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。
自动发现公安信息网的内外网互联、非授权外联、移动设备接入等违规行为,并进行地址定位。
严格监管公安信息网的文件输出行为,审计和记录移动介质的使用,确保文件输出行为可控、可追溯。

系统与现有安全体系无缝集成,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基础数据使用合理。不改变网络结构,网络资源消耗低。

对公安内网的风险和违规事件进行实时监控、预警、分级处理和反馈,确保及时遏制违规行为,最小化其影响,成效显著。

实时检测内网主机的杀毒软件、漏洞、弱口令等安全状况,及时发现并预警违规行为(如安装游戏、黑客工具等),并进行通报、查处和报告,实现快速响应和处理。

发现并处置了大量网络安全违规事件,关闭大量无关网站,违规事件数量下降95%以上,安全管理状况显著改善。

建立“监测、警示、处置、反馈、考核”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,形成常态化、长效化的工作机制,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。